【考点一】外科休克
概念 |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生过程,由多种病因引起 |
|
分类 |
低血容量性休克 |
失血性休克 |
创伤性休克 |
||
感染性休克 |
||
心源性休克 |
||
神经源性休克 |
||
过敏性休克 |
||
救治 原则 |
扩容:改善微循环障碍,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措施之一 |
|
积极处理原发疾病: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 |
||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纠正酸中毒 |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升压 |
|
扩血管 |
||
增强心肌收缩力 |
围术期处理
术前准备 |
心理准备 |
缓解病人术前恐惧、紧张及焦虑等情绪,减少患者对手术及预后有多种顾虑 |
生理准备 |
术后变化的适应性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正确咳嗽咳痰等 |
|
输血和补液 |
||
预防感染:提高患者体质 |
||
术后处理 |
常规处理 |
术后医嘱:诊断、施行的手术、监测方法和治疗措施 |
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
||
静脉输液: 输液的量、成分和输注速度, 取决于手术的大小、病人器官功能状态和疾病严重 程度 |
||
引流管:引流的部位、种类等 |
||
卧位 |
根据麻醉及病人的全身状况、术式、疾病的性质等选择合适体位 |
|
各种不适处理:疼痛、胃肠不适等 |
肠外营养
适应证 |
一周以上不能进食、口服者:如无法吞咽、食管梗塞、幽门梗阻、肠梗阻等 |
||
肠内营养无法达到机体需要的目标量:慢性感染、短肠综合征、严重灼伤、恶性肿瘤化疗或放疗期间等 |
|||
胃肠道功能障碍 |
|||
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者 |
|||
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 |
|||
选择途径 |
中心静脉途径 |
颈内静脉途径 |
|
锁骨下静脉途径 |
|||
经头静脉或贵要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途径 |
|||
周围静脉途径 |
浅表静脉,大多数是上肢末梢静脉 |
||
并发症及防治 |
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 |
感染性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
周围静脉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
|||
非感染性 |
导管放置过程中发生气胸、空气栓塞、血管、神经损伤等 |
||
导管脱出、导管折断、导管堵塞等 |
|||
代谢性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氨基酸代谢紊乱、高血脂等 |
|||
脏器功能损害 |
|||
代谢性骨病 |
肠内营养
适应证 |
胃肠道有功能但摄食量不足或摄食障碍者,如意识障碍或昏迷致无进食能力、消化道疾病稳定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
|
输入途径 |
口服、鼻胃/十二指肠置管、鼻空肠置管、胃造口、空肠造口等 |
|
并发症 |
机械性并发症 |
消化道损伤、堵塞,拔管困难等 |
消化道症状 |
恶心呕吐(最常见)、腹泻腹胀、肠痉挛等 |
|
代谢性症状 |
水、电解质、糖代谢异常,微量元素及脂肪酸缺乏等 |
|
感染性症状 |
与输入液误吸和污染有关。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吸入性肺炎。 |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
致病菌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等 |
表现 |
轻者: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表皮正常,可扪及肿大触痛的淋巴结,可自行痊愈 |
炎症加重:肿大淋巴结粘连成团形成肿块,表皮发红、发热,疼痛加重 |
|
严重者: 形成局部脓肿而有波动感,或溃破流脓,并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炎症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