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技术突破城市边界,深入田间地头,破解乡村振兴的“密码”正被数字工具重构。2025年4月,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的村民们齐聚一堂,用方言向AI助手“腾讯元宝”和“小耕”发问。这场跨越数字鸿沟的对话,折射出“耕耘者振兴计划”的深层逻辑:以AI为犁,深耕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数智技术和工具真正成为村民随时随地可以触达的生产生活资料。当AI大模型与乡土中国相遇,乡村振兴的叙事正翻开崭新篇章。
2021年,农业农村部与腾讯签署战略协议,“耕耘者振兴计划”逐步构建起政企协同的乡村振兴样本。截至2024年底,该计划培训总人数11.2万人次,学员满意度达到97.4%;数字化“村级服务平台”,覆盖全国31省超8万个村庄,服务1600万村民,让“乡村数字服务”的愿景在乡土中国落地生根。
由政府牵头,与企业签署战略协议,推进AI数字技术走进乡村,培训人员包括了基层村干部和村民,培训内容涵盖了电商经营到立体农业、活动投票到乡风文明,这不仅能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效率,还能节约乡村服务的成本,更能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打下一定的基础。
首先,推进AI数字技术下乡,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率。通过AI赋能来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层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另一方面是基层群众的数字素养。比如农资补贴申请、普民惠民政策学习、各种线上业务的便捷办理,都需要双方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其中对村里的大爷大娘、叔叔婶婶们进行数字化培训,提高村民的数字素养,鼓励他们主动接触AI的积极性,才是提高效率的重点。其次,推进AI数字技术下乡,有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当AI技术突破城市边界,深入田间地头,它启蒙的意义将远超工具的普及,主要体现在逐渐打破城乡数字鸿沟方面。比如在AI技术科普培训的过程中,涉及包括了农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通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乡村居民对AI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促进城乡数字化水平的逐步接近。
当然,在推广AI技术下乡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要完善基础设施。一些乡村地区可能存在网络覆盖不足、电力不稳定等问题,所以在推进AI数字技术时,需要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稳定,以支持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第二,要加强技术培训。乡村地区的多数老年人知识储备少,对科技的适应速度慢,在科普相关内容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因此,需要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第三,注意推进社会融合。推进AI数字技术走进乡村,还应该注重与当地社会的融合,了解当地的实际需求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促进技术与当地社会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