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背景
高考结束后,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当数志愿填报。近年来,不少商家嗅到其中商机,纷纷推出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的高额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花上万元帮助考生填报志愿,谈话一小时收费2000元。有咨询机构发布报告称,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9.5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12.2亿元。(来源:澎湃新闻)
二、预测题目
“一个志愿填报季,轻松月入10万+”“谈话1小时,收费2000元”……又到了高考志愿填报时期,如何填报好志愿成为了考生和家长们的第一要事。然而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企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重视和焦虑,将高考志愿填报做成了热门“生意”。你怎么看?
三、参考解析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乱象背后,反映的是考生和家长对报考信息的迫切需求与填报信息服务不足之间的矛盾。
原因:
①错误观念。高考一直以来都是每个家庭最重视的事,“一考定终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家庭把高考当成孩子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而考完以后选专业、选学校更是代表未来的就业方向、发展机会,而自身对这方面又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很容易被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带着走。
②制造焦虑。一些咨询机构利用考生、家长对填报流程和内容不熟悉的“信息差”,故意渲染滑档、退档、高分复读等失败个案“制造焦虑”,以达到诱导消费的目的。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大量传播,一些像张雪峰一样的大网红,深刻地影响着大家对报考学校、报考专业的态度,害怕因为填报错误影响孩子一生。
③监管盲区。高考志愿填报作为近几年新兴的行业,行业监管还没有形成规范,一些机构大肆宣传自身的填报作用,声称金牌填报师、有内部信息、保底录取等宣传噱头,但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只培训一个月,即可获得证书并上岗。
对策:
①监管不能缺位:监管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行业的准入门槛、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同时,建立严格的资质审核机制,确保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
②官方不能缺位:主管部门和学校等应着力提供公益普惠的咨询指导服务,构建多元个性的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历年录取数据等信息公开的力度,通过官方网站、官方APP等渠道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资源,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让考生家庭能基于充分信息做出决策。
③公益不能缺位:构建由政府主导的、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和数据,为考生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减少对高价咨询服务的依赖。鼓励和支持学校、公益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开展免费或低成本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的帮助。
④理智不能缺位:考生和家长应提高自身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理性对待高考志愿填报,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焦虑。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成绩、兴趣、职业规划等做出合理选择。在选择专业和院校时,不应只着眼于短期的热门与否,而应更多考虑个人的兴趣、特长、未来就业趋势等因素,做出既符合个人发展又具有前瞻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