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吃饱穿暖到要吃得健康穿得体面,从骑上摩托车很风光到越来越多的人开上小汽车。这些年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升级。不难看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村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二、总要求
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20字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
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三、原因
(一)时代的要求。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新时代越来越迫切。
(二)国情使然。社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国的农业人口数量众多,农业在社会发展中依然是基础地位,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
(三)农业现状倒逼。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
四、对策
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通过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力度,推动生态振兴。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有一些农村的生态环境依然很差。我们要继续通过进行“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处理等手段改善农村生活及生态环境,要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围绕促进产业振兴,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我们不仅要围绕促进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还要切实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发展,我们唯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将乡村真正建设为山清水秀、生态宜居。
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还要通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发挥好基层干部和老党员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带头作用,还应鼓励各地创新政策,吸引选拔一批热爱乡村文化的文化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方面人才加入到乡村文化建设队伍中来,围绕促进人才振兴,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围绕促进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切实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