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跋山涉水
【释义】
跋山涉水: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区别】
跋山涉水:侧重旅途中翻越山水的行为,为动词词性。
风尘仆仆:侧重旅途中辛勤劳累的状态,为形容词词性。
【示例】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开放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试题回顾】
(2019四川)人生就跟爬山一样,有巅峰,也有低谷。处在巅峰的时候我们不能得意忘形,处在低谷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一蹶不振,而应该_____。人生需要有敢于____的勇气,需要有敢于坚持到底的决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安之若素 跋山涉水
B.虚怀若谷 风尘仆仆
C.安之若素 风尘仆仆
D.虚怀若谷 跋山涉水
【试题解析】
【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不能……而应该……”可知,待填词和前文“一蹶不振”构成反义并列,语义相反,待填词应表示面临困难心态积极之意。A、C两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也毫不在意,跟平常一样对待,表现出在低谷期的积极心态,保留。B、D两项“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没有面对困难的意思,排除。
第二空,待填词与“勇气”搭配,由“需要……需要”可知,待填词与“坚持到底”构成并列,词义一致,表示动词。A项“跋山涉水”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强调行为,且通过路程艰难体现勇气,当选。C项“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强调辛苦与劳累的状态,与“勇气”搭配不当,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项。
2.另眼相看
【释义】
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形容看待某人或物不同于一般。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区别】
另眼相看:侧重以不同眼光看待某事物,具有两者比较的语境。
刮目相看:侧重不能以旧眼光看待已经得到发展的原事物,没有与另一者进行比较。
【示例】
在与人交往中,做到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2019安徽)
【试题回顾】
(2018辽宁)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对京剧缺乏了解,不懂得欣赏京剧的美;还有一部分人
对舶来品______,认为都比国内的好,对于自己国家的传统艺术,却认为是老土的、过时的东西,
而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刮目相看 嗤之以鼻
B.一见钟情 充耳不闻
C.另眼相看 不屑一顾
D.青眼有加 不足挂齿
【试题解析】
【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认为都比国内的好……老土的、过时的东西”可知,人们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舶来品,待填词应表示以不同眼光看待之意。C项“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形容看待某人或物不同于一般,符合文意,保留。A项“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重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以往事物,文段中是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舶来品,排除;
B项“一见钟情”指一见面就产生了感情,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青眼有加”指喜爱、赏识,无不同眼光之意,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不屑一顾”体现出人们对传统艺术的不了解、陌生的态度,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C项。
3.口耳相传
【释义】
口耳相传: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道听途说: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区别】
口耳相传:侧重面对面口口相传,是有根据的传播,感情色彩中性。
道听途说:侧重从旁听说,并非亲耳听到,是没有根据的传播,感情色彩消极。
【示例】
古人对于天气的预测大多来自千万年口耳相传的观测经验,偶然性相当大。(2020北京)
【试题回顾】
(2018浙江)在传播媒介极不发达的年代,要成为名人并非易事,他必须在某一领域____,才能通过____、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而在数字网络为媒介的时代,尤其在微博、
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上,人人都能成为信息和观点的发布者,人人都可能____,出名的成
本大幅降低,于是“名人”遍地开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当一面 街谈巷议 一夜成名
B.崭露头角 红口白牙 声名远扬
C.出人头地 道听途说 一鸣惊人
D.出类拔萃 口耳相传 声名鹊起
【试题解析】
【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要成为名人并非易事”可知,待填词应表示必须在某一领域成就高、名气大之意。A项“独当一面”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仅能表示可以承担某一方面工作,但无法体现在这方面成就高之意,排除;B项“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侧重刚刚展现才能,文段中“广为人知”表示并非刚刚有所成就,排除。C项“出人头地”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D项“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两项均符合文意,保留。第二空,由“、”可知,待填词与“书籍记载”构成并列关系,词义相近,待填词应表示一种正规的、合理的传播方式。C项“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感情色彩消极,感情色彩与“书籍记载”不符,并非合理的传播方,故排除。D项“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为中性词语,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空代入验证,“声名鹊起”指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对应后文“名人”,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D项。
【文段出处】《少一些“名人”,多一些“高人”》
4.重蹈覆辙
【释义】
重蹈覆辙:指不接受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明知故犯:指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区别】
重蹈覆辙:侧重已经做过一次并受到处罚,但仍不改正,坚持再做第二次。
明知故犯:侧重故意去做错误的、不能做的事情,并不确定是第几次做。
【示例】
不少事件中爆粗口的官员都因舆论压力而被追责,但终究未能有效阻止后来者重蹈覆辙。(2018浙江)
【试题回顾】
(2019国考)近年来因程序违法败诉的行政诉讼案件不少。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是依然不乏职能部门____。说到底,还是“重结果、轻程序”,不把程序当回事,行政行为自然经不起推敲。程序是保证我们有效实现结果的合理设计,程序正当得不到____,必然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知故犯 履行
B.老调重弹 落实
C.重蹈覆辙 尊重
D.以身试法 认同
【试题解析】
【答案】C
【解析】第一空,待填词由转折关联词“尽管……但是”引导,转折前后语义相反,待填词应体现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的意思。对应选项,C项“重蹈覆辙”指不接受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符合语境,保留。A项“明知故犯”指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没有体现出不接受教训之意,排除;B项“老调重弹”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以身试法”指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待填词搭配“程序正当”,由前文“‘重结果、轻程序’,不把程序当回事”可知,文段强调的是“程序正当”得不到职能部门的重视会带来很大危害。对应选项,只有C项“尊重”能够体现“重视”的意思,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C项。
【文段出处】《绷紧程序这根弦》
5.却之不恭
【释义】
却之不恭: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盛情难却:指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区别】
却之不恭:侧重为避免显得对他人不友好的结果而选择接受他人的热情。
盛情难却:侧重面对他人的热情无法拒绝,但并未表述如果拒绝会带来的结果。
【示例】
我惶恐不已,自己乃一普通戏迷,何德何能,居然由老人家亲自电话相邀!却之不恭,我只能遵命,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真正大写的“京剧人”》)
【试题回顾】
(2018深圳)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个服务员刚才对我大声呵斥,现在却热情有礼,_____,令我大感不解,仔细一看,
原来是检查服务工作的领导来了。
(2)你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我,我真是_____,受之有愧。
A.前倨后恭盛情难却
B.瞻前顾后盛情难却
C.瞻前顾后却之不恭
D.前倨后恭却之不恭
【试题解析】
【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却”可知,待填词与前后构成转折,词义相反,表示现在和以前的态度不一样。A、D两项“前倨后恭”形容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强调对人的态度改变,符合语境,保留。B、C两项“瞻前顾后”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由“,”可知,待填词和“受之有愧”构成并列,词义相近,应表示接受某种馈赠和奖赏心里感到惭愧质疑。D项“却之不恭”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与“受之有愧”可以形成并列,当选。A项“盛情难却”指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体现不出接受就有愧疚的意思,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