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内形成直径大于 1cm 的含气囊腔称为肺大疱。
2.肺大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喘憋、咳嗽及呼吸困难,体格检查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可见气管向健侧移位。
3.诊断肺大疱的主要方法是X 线平片及 CT 。X 线平片表现为肺野内的薄壁空腔,腔内肺纹理稀少或仅有条索状阴影,大的肺大疱周围可有因受压而膨胀欠佳的肺组织。
4.肺大疱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肺部病损,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检查发现的无症状的肺大疱一般无需治疗。
手术适应证:
(1)肺大疱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或血气胸者;
(2)肺大疱体积大、压迫邻近肺组织,症状明显者;
(3)肺大疱反复感染者。
5.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6.肺的鉴别诊断:肺结核
(1)肺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一般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影像上结核病灶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和钙化点,肺内常另有散在性结核病灶。
(2)粟粒性肺结核:易与某些肺腺癌混淆。粟粒性肺结核常见于青年,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使病灶逐渐吸收。
(3)肺门淋巴结结核:在 X 线平片和 CT 上表现为肺门块影,可误诊为中心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少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有咯血。
7.肺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为多发、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圆形周围病灶。
8.肺转移瘤手术需要具备以下四项条件:
(1)原发肿瘤已得到比较彻底的治疗或控制;
(2)身体其他部位没有转移;
(3)肺部转移瘤能被全部切除;
(4)病人可耐受相应的手术。
9.气管恶性肿瘤在组织学上分为三类:
(1)上皮来源的肿瘤,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类癌、腺癌和黏液表皮样癌等;
(2)间叶来源的肿瘤,包括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和平滑肌肉瘤等;
(3)淋巴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10.气管肿瘤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生长速度、活动度、是否破溃以及气管狭窄的程度。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①咳嗽、咯血;②呼吸困难、喘憋和喘鸣;③反复发作的肺炎;④晚期可有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等;⑤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1.胸部 CT 是气管肿瘤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表现为气管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多为偏心性,伴气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