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延边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食堂阿姨的发言深深打动了现场学生和万千网友。发言中除了真诚的关怀、嘱托,也充满着对工作无限的热爱:“难过委屈了,别一个人扛着。工作压力再大,都要好好吃饭,别拿泡面凑合……”
同样,在中山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校卫队队员”“宿管员”“维修师傅”“食堂师傅”等18名普通工作者“C位”出场,现场全体毕业生起立致敬,为他们献上鲜花。在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宿管大爷、食堂小哥、保安队长、校医院护士等学校职工纷纷登台,获得学生一片欢呼和掌声。对劳动者的感谢感恩此时此刻具象化了。
在高校毕业典礼上,让学校的后勤工作者得到礼遇和感谢,能够让毕业生意识到不同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既是对劳动者的感恩和尊重,也是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平等地尊重每一种劳动价值,因为,这就是尊重未来的自己。这种做法是有益的,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首先,礼遇劳动者,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像食堂阿姨、宿管大爷、食堂小哥等后勤工作者,多数情况下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太过平凡。然而他们却也在平凡的岗位践行自己的职责,有些人甚至热爱着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在校园里,他们同样在为教育添砖加瓦。请他们当中的优秀典型参加毕业典礼,并获得学生的热烈掌声,凸显了学校对“平凡岗位创造价值”的集体认同,这是教育理念的革新。
其次,尊重劳动者,是价值观念的重塑。我们大多数人进入社会,都将只是平凡的劳动者,但是对职业和岗位真诚努力,真诚付出,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也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劳动者,值得大家尊重。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成功源于热爱与坚守,只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也能收获自己的成功。这也是毕业典礼上,学校希望传递给学生的价值观念:无论将来身处何种岗位,拥有怎样的成就,都要真诚、勤恳、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也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最后,形式可推广,让劳动“微光”永续。后勤工作者长期处于“存在感缺失”的状态,而个别高校邀请本校的后勤工作者参与毕业典礼,这种温情实践有助于打破职业壁垒与隔阂,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至少对即将进入社会和职场的多数毕业生而言,这样可以建立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通过这样的辐射效应,社会上的各个群体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包容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