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3处错误论证并分别说明理由,每条不超过150字。
【材料】
质量与太阳相近的恒星,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会膨胀成为红巨星,成为“行星状星云”天体,也就是说,恒星最终都会成为“行星状星云”天体。由于基础星是球状,但“行星状星云”却还有圆盘状、细长状等各种形状,因此,形成各种形状星云的机制引起了很多天文学家关注。日本鹿儿岛大学研究小组利用ALMA望远镜对老龄恒星W43A进行观测,这项研究成果或有望揭示“行星状星云”形成的机制。
实际上,“行星状星云”的形状取决于原来的恒星是单星还是双星。单独恒星的气体基本是球对称的,“行星状星云”形状也是球对称的。在两颗星相互环绕的联星情况下,从老龄恒星喷出的气体会受到另一颗星的重力影响,通常会形成不对称球的复杂形状。
“行星状星云”被恒星释放的物质遮盖,因此很难直接观察。研究小组利用高分辨率ALMA望远镜观测了“宇宙喷泉”之一的W43A(W43A位于天鹰座方向,距地球约7200光年,是包括一颗老年恒星的联星),成功捕捉到一颗老龄恒星射流发出的无线电波,并成功捕获了其尘埃分布情况。研究小组通过对数据详细分析,发现从天体喷射时射流速度达到每秒175km,而之前预期的流速为每秒165km,可见,之前的预期数据和实际数据偏差较大。同时,通过对射流长度和速度的逆算表明,射流在60年前才开始喷发。
【参考答案】
1、第一段由“质量与太阳相近的恒星,最后会成为‘行星状星云’天体”推出“恒星最终都会成为‘行星状星云’天体”存在论证错误。因为论据中“质量与太阳相近的恒星”是部分情况,推不出总体性的结论,属于以偏概全。
2、第一段由“研究小组利用ALMA望远镜对老龄恒星W43A进行观测”推出“这项研究成果或有望揭示‘行星状星云’形成的机制”存在论证错误。因为论据仅表明研究使用的方法,缺乏研究成果的相关内容,推不出此结论,属于论据不充分。
3、第三段由“研究小组发现从天体喷射时射流速度达每秒175km,而之前预期为每秒165km”推出“预期和实际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论证错误。因为论据仅表明了预期和实际的具体数据,缺乏偏差大小的评判标准,推不出此结论,属于论据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