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这12个字连续两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都提出,要强化农民增收举措。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目的就是巩固农民持续增收势头,促进共同富裕。
可见,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对于保障农民收入稳定、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转型升级以及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完善相关机制,保障种粮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稳定收入。
目前,我国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不断上升。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减小。第三,农民的收入结构在不断优化。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农业生产力下降。比如农村年轻人口外流,老龄化加剧,导致耕地闲置。第二,传统农业风险大,收益低。比如农民靠天吃饭,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就会损失惨重。加之市场产品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上涨,收益低,农户积极性就会受挫。第三,第一产业收入受规模约束,难增长。比如一些地区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基建有短板,公共服务发展有瓶颈。
因此,未来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大政策保障,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更多的收入支持。比如,加大对农民的财政支持力度,向种粮农民提供贷款、补贴和奖励等金融支持。通过直接补贴、生产补贴、价格保护等方式稳定农户收入。其次,充分实现依托土地资产的市场价值,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和二、三产业经营性收入增长。比如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优化农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资产市场化流转。鼓励农民利用土地资产进行农业旅游、乡村民宿、农家乐等综合开发利用,创造新的增收机会。再比如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等。最后,提升农民非农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可以提升农民非农就业技能,鼓励他们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以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工资性收入。比如加大对新一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当前农民就业转移培训方式,将培训重点从就业前拓展到就业全过程中,实行长期的陪伴式培训,促进农民工从简单提供劳动力向提供技术和技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