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试热点及预测:三天瞒报两起矿难事故,监管“内鬼”也需零容忍
资料背景

3月24日澎湃新闻网报道,2022年5月,山西省晋煤太钢能源有限公司三交煤矿在三天内发生了两起亡人事故,共致2人死亡,两起事故中煤矿方均存在瞒报行为。彼时吕梁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在事故发生后未按规定组织核查、督促上报,反而授意企业自行处理,参与瞒报,面对媒体监督,竟然催促矿长“抓紧处理记者和事故”。

金标尺解读

事实上,其他领域也存在监管者“放水”类似问题。一些问题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所涉及的环节和部门一路绿灯;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与非法排污企业串通一气,欺瞒误导环保督察人员;一些违章建筑多年屹立不倒甚至越建越多、越盖越高,离不开住建、国土等部门的“视而不见”……一些地方负有重要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沦陷、失守,类似监管者“放水”的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不仅冲击着相关行业、领域的健康发展秩序,更破坏着法治在公众心目中应有的威严,损害着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作为相关行业领域有序发展的重要“闸门”和关键“防火墙”,监管绝不可形同虚设。对于某些监管者“放水”的行为,我们不仅要及时识破、曝光和惩戒,更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引导、倒逼监管者忠于职守、严防死守。

第一,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资金的投入。安全生产工作资金投入是整改事故隐患的基础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不能仅靠“人防”,必须施以“物防”和“技防”,有了这一基础条件,就等于设置了预防事故发生的“保险阀”和“防火墙”。所以必须“下更大的本钱”,确保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

第二,执行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要求企业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其中地下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对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干部现场带班的,将按照国家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相关部门强化“执法监察”工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涉及普法宣传、业务培训、监督检查、隐患整改 、审批办证、执法监察等多个方面,但执法监察更具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力,对相关工作的落实具有带动和推动作用,也是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杀手锏”。一是要建立规范的执法检查运作机构;二是完善乡镇、县级部门、应急机构“联动执法”体制。

第四,坚持动态巡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对当地企业安全生产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按照全国、全省、全州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基层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做到半年一次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冒险作业。

总之,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做好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需要各部门和各乡镇联合执法、共同努力,形成常抓不懈的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展开全文
重庆事业单位交流群
扫码加入 事业单位备考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