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师公招新大纲《综合应用能力(D类)》:师德与职业认知20

第三节 教师观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长期性
1.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学生的成长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 。
2.教师劳动的长期性还体现在长期有效上,-旦学生养成了某种习惯,形成了稳定的人格品质,就会在一生中持续不断地起作用。
3.评价教师劳动价值上来看,不能急功近利,要从长远出发,从社会长治久安与国民素质提升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教师劳动的意义。

(四)示范性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谈举止影响他人。从事教师职业,身教胜过言传,剩于只有教师对学生做出示范,才能对学生提出要求。

2.在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等等都会与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3.教师的人格品质、道德素养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示范性这一-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五)责任性
1.从社会层面看,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学生能否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都全身心的投人其中,教师对学生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
2.从家庭层面能看,学生进入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好坏和付出的多寡,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在学校教育中最大可能的获益。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若您在查看过程中遇到附件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请您将本文链接复制,并粘贴至手机浏览器进行打开操作。
金标尺教师招聘交流群
扫码加入 教师公招备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