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 类)》考试大纲
【导读】重庆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 类)》考试大纲。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金标尺教育获取。

一、考试性质和目标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 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分析、判断推理、策略选择等部分。

二、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1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

例题: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互补性

B.共同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答案:C

 

2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 1:

从学校的角度上说,家长和学校本身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家中,家长要担负起教育责任,不应过度地______校方教育。家长和老师有着不一样的教育背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只有老师和家长做到真正的______,才可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A.批评  互动

B.倚重  配合

C.依赖  沟通

D.强调  了解

答案:C

 

例题 2:

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A.父母不应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答案:D

 

3数量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题型有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例题 1:

某班级的一次考试阅卷后,发现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有误,正确答案为 A,但是答案误写为 C,此题分值为 3 分。修改分数时发现,此题本班未选 A、C 两个选项的人数为班级总人数的 13 ,修改分数后班级平均分提高了

1 分,问本班选择 A 答案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多少?

A.1/2

B.1/3

C.1/4

D.2/5

答案:A

 

例题 2: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2012 年,S 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达到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及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为 89.2%,优良率(达到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优秀”和“良好”标准的人数比例)为 64.2%。

贵州教育事业单位考试大纲例图1

 1 2008~2012 年 S 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比较

贵州教育事业单位考试大纲例图2

 2 2011~2012 年 S 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比较

1.以下哪一年中,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同比增长的最多?

A.2009

B.2010

C.2011

D.2012

答案:B

2.以下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2012 年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大幅上升

B.2011 年该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优良率基本一致

C.2012 年该市仍然有超过 10%的初中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不达标

D.2012 年该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达标率均高于优良率 25 个百分点以上

答案:C

 

4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题型一: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D

 

题型二: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学习有两种形式:同化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以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经验为基础,形成对当前信息的认识;顺应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对自己原有体系和经验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信息,从而不断完善。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同化这种学习形式?

A.循序渐进

B.触类旁通

C.集思广益

D.与时俱进

答案:B

 

题型三: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

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

D.学生证︰身份

答案:D

 

题型四: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多年以来,教育界所流行的理论是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给人带来成功。这个理论使老师们倾向于在学生所取得的任何成功上都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此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一些过多的、含糊的“空表扬”并不能给学生带来长远的好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历时研究表明,相比外向的学生,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从教师真实的表扬中获得动力,从而建立自信

B.研究发现,对于教师们模糊的表扬,许多孩子们并不真正在意,他们更愿意获得同伴的肯定

C.相比含糊的“空表扬”,真实的赞扬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聪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D.调查发现,类似“你真聪明”的表扬具有负面影响,那些经常因聪明而被称赞的学生更容易逃避复杂而困难的任务

答案:D

 

题型五:综合判断推理

每道题给出若干材料,要求应试人员综合运用各种推理能力,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材料一:

有研究人员发现,吃过度加工食物的志愿者摄入的热量,比吃未加工食物的志愿者多数百卡路里。在两周内,前者的体重就增加1000克左右。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过量食用过度加工食物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与营养成分没有太大的关系。

材料二:

在一项共有1615名成年人参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了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以及食物摄入量。同时也测量了其他代谢指标,例如血压、血脂、血糖以及甲状腺功能,此外还记录了他们的体重和腰围。结果发现,平均而言,每晚睡6个小时的人比睡9小时的人腰围粗3厘米。研究人员据此认为,睡眠时间过短会导致肥胖。

材料三: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参与一项大型心脏病研究的6500多人进行了基因检测。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出现FGF21基因变异的人,比那些不携带这种基因的人喜欢吃甜食的可能性高出了约20%,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基因是导致大部分人喜爱甜食的决定性因素,高糖摄入导致肥胖,因而肥胖的概率也更大,因此基因才是肥胖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四: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配偶中的一方肥胖,那么另一方也肥胖的可能性约为37%。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肥胖是透过关系网络传染的。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1~5题:

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材料一的结论?

A.很多营养学家认为导致肥胖的原因是食用了过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B.过度加工食品会扰乱肠道和大脑之间传递的神经信号,导致暴饮暴食

C.过度肥胖会使人的身体代谢机能下降,从而更患上与年龄有关的疾病

D.过度加工的食物因味道鲜美、方便食用且价格相对低廉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答案:B

2.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材料三的结论?

A.在参与检测的人中发现两人出现FGF21基因变异样本数量较少

B.FGF21基因变异的小鼠在饮食中摄入的蔗糖比例比正常小鼠高

C.研究人员发现FGF21基因变异与嗜酒和吸烟也存在着某种联系

D.睡眠不好、压力过大等因素都会导致人们摄入大量甜食

答案:B

3.小王认为材料一的结论“过量食用过度加工食物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和材料三的结论“基因可能才是引起肥胖的决定性因素”互相矛盾,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小王的疑惑?

A.引起肥胖的因素可能同时包括很多种

B.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可能同时有多个

C.决定性因素可以包括多个主要原因

D.肥胖的因素包括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答案: C

4.如果上述研究结果都是可信的,由此我们可以推知:

A.导致肥胖的因素一定不只有这四种

B.导致肥胖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基因

C.导致肥胖的因素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

D.导致肥胖的因素既有已发现的因素,又有未发现的因素

答案:C

5.下列哪项建议,不是基于四项材料的结论得出的?

A.平时少吃多锻炼,有利于减肥

B.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减肥

C.和伴侣一起减肥可能更容易成功

D.吃粗加工或不加工的食品利于减肥

答案:A

 

5策略选择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面对教育情境感知理解、分析判别、权衡选择恰当策略的能力。这部分题目的题面陈述了一个教育情景,主要考查应试人员面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包括根据情景采取恰当措施进行管理组织的能力、根据情景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

例题 1:

教语文的谢老师刚刚来到这所学校工作,今天是他第一次上课,由于太紧张,在上讲台前不小心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全班同学都笑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最为合适?

A.向学生承认:“我太紧张了”

B.对学生说:“你们说我是‘差点摔倒’还是‘差点没摔倒’?”

C.若无其事地直接开始本课的正常教学

D.严肃地告知同学们嘲笑老师是错误的行为

答案:B

 

例题 2: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老师引导四年级小学生理解“目标的作用”这个问题时,下列哪组方法和顺序最为合适?

①讲一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是“目标”,有什么作用

②举若干个世界上伟人、名人成长的例子

③请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长远目标

④请学生陈述并分享自己本学期的目标

⑤分组讨论“什么是目标及其作用”

⑥组织学生做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目标及其作用”

A.②⑤⑥

B.①⑥②

C.③④⑤

D.⑥①④

答案:D

 

例题 3:

某教师接到一名学生家长的电话,该家长向教师抱怨,认为教师对其孩子的某种错误行为的处理有失公正。为此,教师约定与家长直接面谈,处理该问题。在教师与家长会面时,首先应该:

A.倾听,让家长充分地表达观点及其情绪

B.告知,使家长了解学校相关的校纪校规

C.解释,给家长详细解释处理此事的充分理由

D.商讨,共同讨论如何缓解处罚对孩子的影响

答案:A

展开全文
重庆事业单位交流群
扫码加入 事业单位备考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