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面试热点及预测: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资料背景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作出表述:“今年要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90%以上的县域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金标尺解读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县级医疗机构为核心,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形成的责任、管理、服务和利益共同体。其核心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协同机制,构建县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可以提高县域内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负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

要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需要多维度协同推进。

首先,政府主导,协同参与。一方面,由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相关机制的建设明确推进机制工作规则、机制成员单位部门主要职责另一方面,合理组建县域医共体。比如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布局加强县域医共体与城市医院的合作,深化城市支援农村工作,二三级医院要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然后,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完善内部决策机制与考核机制,做好内部统一管理。比如,制定县域医共体章程,选强配齐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负责人员中要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坚持县域医共体服务主体定位,逐步实现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后勤等统一管理。再比如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促进人员合理流动,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

最后,政策支持,强化保障。出台政策,促进区域资源共享,畅通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用药衔接,实现目录统一、处方自由流动。同时,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级综合医院要设立全科医学科,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对居民首诊制度,跟踪转诊患者治疗过程,做好接续服务。另外,还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比如县级中医医院要统筹县域中医药服务资源,发挥县域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龙头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能够就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若您在查看过程中遇到附件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请您将本文链接复制,并粘贴至手机浏览器进行打开操作。
重庆事业单位交流群
扫码加入 事业单位备考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