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积累:消费扶贫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导读】2020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积累: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每天坚持点进来的都会考编滴~

2020重庆公务员交流群:1062689987

精品网课 |《申论》提分套餐包

       一、热点背景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消费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种创新举措,通过线上和线下多元渠道购买贫地区的农特产品和服务,将爱心行为、慈善行为与经济行为、消费行为有机结合,是一种“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模式。

       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热点透析

      (一)意义

       1.对消费者而言,消费扶贫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人们有意愿参与扶贫公益事业,为贫困户做一点事、献一份爱心。但很多人跟贫困户接触的机会不多,对贫困户的需求也不了解,不知从何帮起。消费扶贫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消费者购买贫困户的产品,既能满足生活消费需求,又献了爱心、帮助了贫困户。可以说,消费扶贫给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赋予了良好的道德价值。

       2.对贫困户而言,消费扶贫可以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消费扶贫最大的优势就是在贫困户和消费群体之间建立起一个便捷的交易渠道,把销售渠道打通,解决贫困户会种不会销的问题,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户通过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获得收入,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生产中来,其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自然增强。可以说,消费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比直接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更能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参与热情,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3.对产业发展而言,消费扶贫可以倒逼农村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兴旺。

       随着消费扶贫的不断推进,城市消费者会更多地选择贫困地区农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会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消费扶贫主要是以销促产,市场需要什么,农户就生产什么,能满足订单农业、农产品认种认养、到乡村租赁“微田园”自己生产等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将更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和调整。还要看到,消费扶贫是一个全产业链行为,涉及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缺位,这将促使农产品“种养加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对扶贫事业而言,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

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当前,社会扶贫、定点帮扶工作中存在“―捐了之”“一送了之”“一派了之”“一问了之”的现象,难以实现持久稳定扶贫的效果。消费扶贫则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

      (二)问题

       1.贫困户农产品种类单、数量少。

       受农业结构限制,贫困户的农产品主要以食用油、核桃、柿饼、小米、面粉为主,种类单一、且数量不多,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如:导致帮扶干部为完任务而购买,起不到真正的带动作用;贫困群众农产品数量少,无法满足学校、企业等大型食堂的一次性需要,无法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贫困户农产品质量不高。

       部分贫困户的农产品没有经过系统地加工、包装和检验,也没有进行食品安全认证,而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军营等食堂所需农产品皆有较高的食品安全要求,造成贫困户自产的农产品因质量安全原因无法进入企业、学校、医院、军营等场所。

       3.消费扶贫长效机制不健全。

因缺乏监管和市场制约,贫困户农产品质量和价格游离于市场之外,处于无序状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没有标准,少数贫困户甚至依仗“特殊身份”和国家政策漫天要价,而消费扶贫购买主体抱着完成扶贫任务、捐款扶贫的心态,听之任之,一购了之,导致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严重背离市场价值规律,难以持久,也难以构建起稳定的长效机制,违背了国家出台消费扶贫政策的初衷。

       4.消费扶贫目的意义宣传不够,消费扶贫主体单一。

消费扶贫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然而目前很多地区参与消费扶贫的人员主要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离动员全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自觉参与消费扶贫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对策

      1.突出消费引导,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筹备举办消费扶贫“市长论坛”,发出全社会消费扶贫倡议,将消费扶贫纳入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工作框架,持续抓好机关消费扶贫,着力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

       2.强化产销对接,拓宽贫困地区产品流通销售渠道。

       为贫困地区参加粮油产品展销和各类农产品交易活动提供支持,动员组织企业与重要贫困地区开展消费扶贫精准对接活动,配合推进落实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开展京津冀农产品流通创新行动试点,着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

       3.加强投入支持,提升贫困地区产品供给质量水平。

       加大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支持贫困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扶贫领域失信专项治理等举措,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能力。

       4.夯实旅游基础,促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往景区三级及以下农村公路建设,提升交通通达性和游客便利度。支持贫困地区重点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游客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景点旅客接纳能力水平。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继续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推动贫困地区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消费扶贫。

       5.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工作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

       将消费扶贫工作纳入绩效管理和日常考核,在委内表彰一批推进消费扶贫工作突出的司局、单位和个人,发挥委属媒体作用帮助贫困地区推介农产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适时遴选发布一批消费扶贫典型案例,着力提升消费扶贫工作成效。

      三、相关积累

习近平指出:“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

四、参考范文

消费扶贫,在共赢中谋长远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发现餐桌上出现了“新菜”一来自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春节的消费大潮中,消费扶贫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新疆的大枣、河南的野生猕猴桃、湖北的丹江水产……吃上贫困地区的优质特产,既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更能为贫困群众带来增收效应,消费扶贫可谓一举两得。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我国近14亿人口,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中国人一年吃掉70亿只鸡,有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消费市场规模之大,为消费扶贫拓展了空间。往深层看,不同于简单地给钱给物和解决眼前问题,消费扶贫更能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正因如此,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实施消费扶贫”。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我国创造反贫困奇迹的一大秘诀。消费扶贫,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当然也要发挥这一优势。比如说,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既可以满足单位或个人的消费需求,也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也要看到,消费扶贫本质上是一种“你卖我买”的商品交换行为。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唯有买卖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消费扶贫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把消费潜力变成脱贫动力。要实现双赢,就要找到双方的利益连接点,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

       让产品获得“可销售的渠道”,需要政府部门在贫困地区和消费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这就需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让贫困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比如说,打通供应链条,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整合产地物流设施资源,可以降低贫困地区产品的物流成本;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的能力,就能更好促进“电商+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形成……打通流通梗阻、提升流通效率,才能真正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为消费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市场基础。

       让消费获得“可保证的品质”,需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供给侧改革。外界的助推可能会引起一时的消费,但要形成持续的消费效应,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换句话说,特色农产品要追求规模和数量,更要追求品位和质量。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对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用制度为特色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保驾护航;对企业和贫困群众而言,更应坚持诚信原则、品质为先,让特色产品绿色安全,让乡村旅游远离宰客等乱象,推动树立良好口碑、形成长期效应。

 

       换个视角来看,消费扶贫为每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提供了一个机会。贫困地区往往比较偏远,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消费参与到扶贫的过程中。消费扶贫是一个“人人皆可为”的事情,接下来,应该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使之“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这样,就能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若您在查看过程中遇到附件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请您将本文链接复制,并粘贴至手机浏览器进行打开操作。
重庆公务员面试交流群
进群查看 备考资料
扫码添加 省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