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0重庆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言语理解。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每天坚持点进来的都会考编滴~
2020重庆公务员交流群:1062689987
欢迎参加每周全真模考~
1.在各种思潮的_______下,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防线。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信息大潮中_______,如果不能加以_______,久而久之形成“青蛙效应”,对尚处于三观塑型期的大学生将产生负面影响。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裹挟 泥沙俱下 甄别
B.推动 鱼龙混杂 筛选
C.掣肘 大浪淘沙 鉴别
D.助推 鱼目混珠 遴选
2.原始民族的艺术作品大半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它们的创作常常是为了______的目的,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的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______而已。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实用 欲望
B.生活 情感
C.娱乐 目标
D.交换 生存
3.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蒙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尾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美与不美可以相互转化
B.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C.任何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所处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美的东西不可能永远都是美的
4.前来巴塞罗那“朝圣”的年轻学生终年不绝,他们与其说为凭吊中世纪名胜而来,不如说是被安东尼•高迪这位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所吸引。毕加索虽说出生于马加尔,但在巴塞罗那的阿吉拉官,你可以观赏到他从8岁起按年代陈列的琳琅满目的作品。达利早年狂热地迷恋海洋,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有着白色粉墙的渔村里度过,但他超现实主义的天才之作却珍藏在这个艺术的圣地——他的诞生与安息之地。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现代主义的作品吸引了年轻的艺术家
B.巴塞罗那是一个绘画艺术的圣殿
C.画家的作品在画家去世后不一定保存在他的出生地
D.在画家去世后,其作品一般被保存在他的故乡
5.儿童思维是一种始源性的思维。儿童是好奇的和喜欢追问的,人生的第一次惊异肯定是从儿童开始的。我们平常都会感受到,儿童喜欢刨根问底的苏格拉底式“傻问”,他们特别对事物包括自己的来源感兴趣,如经常喜欢问“天是什么呀?”“天外还有东西吗?”“我们头上的星星是从哪儿来的,它们为什么掉不下来呀?”等。这些问题和当年屈原的《天问》一样,直接涉及宇宙学的问题。海德格尔就认为,只有始源性的追问,才是真正哲学的追问。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儿童思维的特点
B.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C.质疑是始源性思维的特征
D.儿童思维具有哲学的特质
1.【金标尺答案及解析】A
综合辨析题。【本题考点】词语搭配。
第一空,待填词搭配“思潮”,表达大学生会受到思潮的影响。对应选项,C项“掣肘”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与思潮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待填词搭配“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项“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符合文意;B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与人搭配,与价值观念搭配不当,排除;D项“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以次充好,文段并未体现以次充好之意,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甄别”指认真、慎重地鉴别,审查辨别,表示要对有好有坏的世界观、人生观等仔细辨别,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A项。
2.【金标尺答案及解析】A
实词辨析题。
第一空,待填词由“不是……是……”引导反向并列,根据前后语义相反的原则,待填词应表述与“审美”相反的意思。C项“娱乐”指使人快乐,不能与“审美”语义相反,排除。
第二空,待填词搭配“满足”,用“次要”修饰。B项“情感”与“满足”搭配不当,语法错误,通常表述为“满足...的情感需要”排除;D项,分析文段可知,原始民族“生存”不可能是“次要”的,且“生存”与主语“审美的要求”搭配不当,不能说“审美是为了满足次要的生存”,排除;A项“欲望”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与“满足”搭配得当,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A项。
3.【金标尺答案及解析】C
意图推断题。【本题考点】总分结构。
文段开篇提出观点,即“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并且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紧接着从正反两面解释说明,之后通过西湖及杜甫的诗举例论证。因此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总说为文段总论点,对应选项,C项“任何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所处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与文段表述一致,当选。
A项,“相互转化”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美与不美本身是否可转化,排除;
B项,“事物”扩大概念,文段的核心主体是“美的东西”,排除;
D项,“不可能永远”,表述过于绝对,且偏离文段观点,文段重在强调处于不同审美关系中的变化,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4.【金标尺答案及解析】B
主旨概括题。【本题考点】分分结构。
文段通过“安东尼·高迪的作品在巴塞罗那,毕加索的作品在巴塞罗那的阿吉拉宫,达利的天才之作也珍藏在巴塞罗那”三个事例说明巴塞罗那与艺术的关系。整个文段为分分结构,共性为巴塞罗那有经典的艺术作品,对应选项,B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当选。
A、C、D、三项均只对应了其中一个事例,表述片面化,且没有提及“巴塞罗那”,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项。
5.【金标尺答案及解析】D
意图推断题。
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儿童思维是一种始源性的思维”,然后分析儿童思维好奇和追问问题的具体表现,最后引用海德格尔的观点,强调“只有始源性的追问,才是哲学的追问”。因此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重点强调儿童思维始源性的追问是哲学的特点,对应选项,D项表述一致,当选。
A项“特点”表述不明确,B项“好奇”表述片面化、C项“质疑”无中生有,三项均未提儿童思维和哲学的关系,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