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高频成语积累(二十)

1.当务之急

【释义】

当务之急指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

【区别】

当务之急:侧重表示事情目前急需去做,强调事情的必做性和首做性。

燃眉之急:侧重事情非常紧迫,强调事情着急的程度,程度较重。

【示例】

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的重要渠道。而在缺钱时,网贷也成了大学生缓解燃眉之急的“救灾粮”,随之而来的是填不满的网贷窟窿。(2017 天津)

【试题回顾】

2019 吉林)维护网络在线教育市场的正常秩序,____。首先需要加强监管。网络在线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互联网 + 教育”的新兴产业,怎么管、谁来管、管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尚待厘清。____是在立法等制度设计层面划定相关准入门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迫在眉睫  当务之急

B. 责无旁贷  重中之重

C. 刻不容缓  首当其冲

D. 至关重要  燃眉之急

【试题解析】

【答案】A

【解析】第一空,待填词表示对“维护网络在线教育市场的正常秩序”的评价。对应选项,B 项“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文段中并未表述维护在线教育市场秩序是谁的责任,不符合文意,排除。A 项“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C 项“刻不容缓”形容形势紧迫,必须立即行动,D 项“至关重要”指相当地重要,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三项均符合文意,保留。

第二空,由“首先需要加强监管”“怎么管……等一系列问题”可知,目前需要做的事情是在立法层面划定怎样的企业是可以进入在线教育市场并受到监管的,待填词应表示目前需要做的事情之意。对应选项,A 项“当务之急”指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侧重表示某事目前急需去做,符合文意,当选。C 项“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遭受灾难,不符合文意,排除;D 项“燃眉之急”指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强调事情着急的程度,且程度更重,而文段强调目前这件事需要去做,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 A 项。

【文段出处】《给学生减负须“线下线上”同步》

2.捉襟见肘

【释义】

捉襟见肘:指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照顾不过来。

【区别】

捉襟见肘:侧重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无法应付过来。

顾此失彼:侧重由于事情过多,精力分散,导致无法全面顾及。

【示例】

农业项目投入大、回收低、周期长、见效慢、比较效益低,合作社自身积累用于再生产和延长产业链条方面的投入显得捉襟见肘。(2015 四川)

【试题回顾】

2017 山东)解决当今人类遭遇的各种难题和危机,单靠一种文明价值的智慧和能量,常常显得_____。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禀性的文明价值资源,才能帮助人类破解难题、走出危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捉襟见肘

B. 格格不入

C. 于事无补

D. 顾此失彼

【试题解析】

【答案】A

【解析】由“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禀性的文明价值资源……”可知,单靠一种文明价值是无法解决问题,待填词应表示单靠一个,力量不足之意。对应选项,B 项“格格不入”指有抵触,不相投合,C 项“于事无补”指对事情毫无补益,两项均不符合文意,排除;D 项“顾此失彼”侧重顾了这个,丢了这个,形容照顾不过来,侧重事情多,无法全面顾及,不符合文意,排除。A 项“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侧重力量不足、不够,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 A 项。

【文段出处】《也说中西文明的互补与融合》

3.不负众望

【释义】

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区别】

不负众望:侧重自身达到了大家期望,并使大家信服,感情色彩积极。

不孚众望:侧重自身未达到大家期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感情色彩消极。

【示例】

为了扩大国内市场,也为了让国内家电企业走出低谷,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政策陆续出台。这些扶持性政策不负众望,对家电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5 深圳)

【试题回顾】

2018 广东)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贫穷、没有失业、人人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实就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共同____。

2)游泳健将罗雪娟____为中国队再添一金,并且以1分06秒80的成绩刷新了亚洲记录。

3)无论是《声临其境》《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登陆戛纳,还是_____的“网文出海”热潮,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外国人提供了多样的“中国体验”。

A. 愿望  不负众望  如火如荼

B. 愿景  不孚众望  方兴未艾

C. 愿景  不负众望  如火如荼

D. 愿望  不孚众望  方兴未艾

【试题解析】

【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文意可知,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世界共产党人设想的蓝图,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对应选项,A 项和 D 项“愿望”指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侧重表示能够轻易实现的想法,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由“再添一金”“刷新了亚洲记录”可知,文段感情色彩积极。B 项“不孚众望”感情色彩消极,不符合文意,排除。C 项“不负众望”感情色彩积极,符合文意,保留。第三空代入验证,“如火如荼”指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可以体现出“网文出海”热潮的势头正好,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 C 项。

4.前功尽弃

【释义】

前功尽弃:指以前经过努力得到的成绩完全白费。

功亏一篑:指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比喻事情最后由于松劲或缺少条件而没有成功。

【区别】

前功尽弃:侧重事情没有做完就放弃了,导致以前做的努力都白费,不仅强调事情停止的行为,还强调以前的功夫白费的严重结果,程度更重。

功亏一篑:侧重惋惜事情还差关键的一步没有完成导致的失败,但完成关键的一步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表述出失败的原因。

【示例】

不少减肥的人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时刻——本来接到朋友聚会的邀请是让人开心的事,可细一想却又不免挣扎:与朋友一起吃饭会让人胃口大开,这会让减肥功亏一篑。(2018 重庆)

【试题回顾】

2015 联考)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_____、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优柔寡断  半途而废

B. 三心二意  功败垂成

C. 迟疑不决  功亏一篑

D. 瞻前顾后  前功尽弃

【试题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由“不仅……而且……”可知,待填词应与“不能前进”构成递进,词义相近,语意程度更重,应表示改革已经停止进步之意。对应选项,A 项“半途而废”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强调事情停止的行为,程度相当,不符合文意,排除;B 项“功败垂成”和 C 项“功亏一篑”均表示事情没有成功,无法与前文构成递进,不符合文意,排除;

D 项“前功尽弃”指以前经过努力得到的成绩完全白费,强调事情停止之意,也强调以前的努力相当于白费功夫的结果,程度更重,符合文意,保留。

第一空代入验证,“瞻前顾后”置于文段可以与“畏葸不前”构成并列,表示在改革攻坚期畏畏缩缩,犹豫不决,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 D 项。

【文段出处】《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印象:是反腐硬汉也是吃包子的习近平总书记》

5.明察秋毫

【释义】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区别】

明察秋毫:侧重看事物看得很仔细,一点小细节都没有遗漏,仅适用于人。

洞若观火:侧重看事物看得很清楚,可用于人或物。

【示例】

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周密,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威慑力,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搪塞。(2008 国考)

【试题回顾】

2020 深圳)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她对这些诗人诗作的解析,____,丝丝入扣,毫无牵强,读她的文章,就像是面对着那个活生生的诗人。

2)在边防工作站,我们见到了年轻的站长,他能用流利的外语与境外人员交谈,对境外的民族、文化等知识更是____。

3)他删除的用心是隐秘的、手法是细腻的,但是,在_____的历史学家眼里,他所有暗中的手脚都无所遁形。

A.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B. 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C.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D.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试题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由“更”可知,待填词所在句与前一句构成递进,词义相近,由“能用流利的外语与境外人员交谈”可知,站长对外语很熟悉,待填词应表示十分熟悉之意,且程度更重。对应选项,A 项“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C 项“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两项均无法体现出十分熟悉之意,排除。“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符合文意,保留 B 项和 D 项。

第三空,由“所有暗中的手脚都无所遁形”可知,历史学家观察得非常细致,待填词应表示看得细致之意。对应选项,B 项“洞若观火”侧重看事物看得很清楚,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明察秋毫”侧重看事物看得很仔细,一点小细节都不放过,符合文意,保留。

第一空代入验证,“洞若观火”置于文段体现出她能够清楚了解诗人解析的主要内容,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 D 项。

展开全文
重庆公务员面试交流群
进群查看 备考资料
扫码添加 省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